有关中国边疆城市群、城市再开发及人口密度管理的反思

纪念2020世界城市日, 曼彻斯特大学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的城市研究高级讲师Deljana Iossifova博士的最新研究着重讨论了中国住宅小区如何控制冠状病毒的蔓延,以及如何为重建社区提供生活设施保障。

该页面部分内容由中文和英文书写。请选择您需要的语言。

English 中文

过去四十年,中国各个城市都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空间转型。

经过四十年发展,中国的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增长。此外,城乡人口迁徙、城中村、城市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扩张、新兴边疆城市群等议题都受到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

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随着城乡人口迁徙,城市面临着居住空间紧张、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设施资源紧缺等多重压力。如今,中国的许多城市已逐渐成为了数百万农村人口的新家园。

与此同时,市政部门已采取“旧城改造”措施,对过去几十年缺乏维护且人口过度密集的老城区进行升级改造。中国城市普遍的规划是将大片平房夷为平地后,重新修建成高层住宅区。高层住宅区可容纳上千户家庭,配备地下停车场、公共绿地以及24小时警卫安保。公共设施与安保由社区物业公司及居委会负责管理。

智能技术和复杂城市转型成功遏制新冠病毒

在中国,随处可见的高层住宅小区能给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让所有居民都能受益于快速扩张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中国近期城市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原本居住在市中心老旧房屋处所的居民响应政府号召,统一搬迁到城市周边配有医院和地铁等设施的新建小区。

中国政府在遏制冠状病毒传播,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地区的防空上取得了的显著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城市居民区的空间布局、物理特征和细化管理。社区居住空间的封闭特性便于相关部门能够在发现感染病例时迅速采取防疫措施,即刻隔离整个小区。社区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并肩作战,监督防疫工作以确保严格执行政府规定。

不仅如此,中国迅速研发了一款相关手机应用程序用于追踪新冠肺炎的感染状况、接触情况和人口动向,并强制要求市民在住宅区、超市、电影院或公共交通的入口出示相应健康码。当地市民对智能科技的熟练使用及对政府政策方案的支持使得上述防疫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弹性化城市规划应对潜在危机

中国的城市正以稳健的姿态快速发展,其特点是规划新兴边疆城市群、维护新旧城区以及完善多种基础设施系统(例如市政排污系统与垃圾站)。这样的多重性使得城市对于应对经济和环境危机尤具韧性,也为城市进程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虽然中国人口众多,城市的管理却能够细分到最小的单元。通过与多种基础设施替代方案可用性的结合,城市治理得以运用灵活和差异化的方式来应对当今和未来潜在的各种危机。